10年來,一部由護士接聽、24小時待機的“梔子花”熱線,成為許多長期透析病人的心理支撐
梔子花“開”的聲音
編者按: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jié)。目前,我國有超過400萬名注冊護士,她們穿梭于醫(yī)院各個角落,在最“前線”的地方為患者提供服務。
一邊是當初許下的“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的承諾,一邊是極其繁忙、瑣碎的工作,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平衡,是每一位護士要面對的問題。
這個護士節(jié),本報記者走近一條由護士維護的熱線。為了保證熱線運轉,她們義務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這條看不見的“線”,病人獲得技術和心理的雙重支持;也因為這條看不見的“線”,有的病人與醫(yī)護人員成為朋友,并且盡己所能為別人提供幫助。
在醫(yī)患關系有些“如履薄冰”的當下,我們或許需要更多這樣的“線”,聯通人們的心。
“梔子花開,如此可愛……”音樂鈴聲再次響起,盧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拿起手機離開了房間。一個多小時里,這是她接的第四個電話。那部看起來有些過時的智能手機不是盧佳的私人手機,而是她所在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腎病內科三病區(qū)的一部熱線電話。
三病區(qū)是腎病內科專門收治腹膜透析病人的亞??撇》俊Ec血液透析需頻繁往來于醫(yī)院不同,腹膜透析患者在家即可自行完成治療。只是,面對透析液、透析管等醫(yī)療用品和可能出現的意外狀況及并發(fā)癥,沒有接受過專業(yè)醫(yī)學訓練的患者和家屬,一開始往往會手足無措。
針對這種情況,三病區(qū)的護士團隊開通了24小時待機的手機熱線,解決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10年時間,11位的電話號碼成了許多長期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撐。由于一直都以《梔子花開》這首歌作為鈴聲,漸漸地,這部手機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梔子花”熱線。
一部“老人機”, 一個手機號
“梔子花”的誕生,源于三病區(qū)護士長張宏青在左右為難中萌發(fā)的一個念頭。
作為腎衰竭三大治療方式之一,腹膜透析既降低患者經濟成本,又節(jié)省往來醫(yī)院的時間。但幾乎每一位選擇腹膜透析的病人出院前都很惶恐:怎么確保消毒到位?如何判斷是否出現并發(fā)癥?出現意外怎么辦?……
2008年,當時還是腹膜透析專職護士的張宏青總會遇到被病人追問聯系方式的情況。
按慣例,醫(yī)護人員不應把私人電話告訴患者,但病人的需求又真實而急切。左思右想,張宏青翻出家里閑置的一部“老人機”,當再有病人詢問時,她會提供一個特意辦理的手機號碼,“透析時遇到問題可以打來咨詢?!?/p>
最初一兩年,打進電話的人并不多,張宏青也只是在工作之余,簡單地提供一些技術上的幫助。
2012年,一位高校教師因尿毒癥開始接受腹膜透析。突如其來的疾病,給這位當時不到40歲的年輕人蒙上了深重的心理陰影。一天晚上9點多,張宏青突然接到了他的電話:“張護士,我今天到外地出差。雖然你曾說透析期間可以外出,但現在坐在房間里,我還是覺得特別緊張……”
這個電話,張宏青足足接了兩個多小時。因為兩人年紀相仿,從疾病聊到家庭再聊到工作,張宏青像心理咨詢師一樣,緩解了電話那頭的恐懼。
一年多以后,這位病人遇到了匹配的腎源,他第一個告訴的人就是張宏青。直到現在,每年春節(jié)兩人都會互致祝福。
漸漸地,這串特殊的電話號碼被越來越多的腎病患者知道,張宏青也越來越感受到這部手機的重要性。2014年,她成為腎病內科腹膜透析亞專科病房護士長,又有3名專職護士加入到接聽電話的隊伍。
“媽媽,你的病人在找你!”
“有位病人手臂骨折,想問問能不能打石膏。”接完又一個電話,盧佳回到了記者對面。這幾個月,正輪到她接聽梔子花熱線。
截至2018年,湘雅二醫(yī)院在冊登記維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有700多人,“梔子花”熱線每天的接聽量,也從最初零星幾個增加到近50個。
鄧紅梅剛做腹膜透析專職護士時,《梔子花開》的前奏一響起她就有些緊張,“病人提出的某些問題還真答不上來。”于是,她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遇到不明白的就記下來去向同事請教,然后再給病人回電答復,“是這部電話促進了我的專業(yè)知識快速進步?!?/p>
隨著病人數量增加,“梔子花”熱線的功能也越來越多樣。不適癥狀咨詢、預約復查……“這些是最基礎的,”鄧紅梅告訴記者,還有病人替親友咨詢病癥,“甚至有人想找我們幫掛別的科室的門診號?!?/p>
此外,熱線還主動提供隨訪服務,比如提醒患者下次復查時間,告知復查結果、處方調整方案等。
既要完成病區(qū)內的工作,又要保持24小時待機,這些看起來柔弱的護士并非不覺得不吃力。盧佳坦率地說,有時候忙了一天,回家路上遇到熱線響起時她也會猶豫,究竟是接還是不接?
最極端的一次,從凌晨到天亮,盧佳接了6個電話,整晚都沒有睡著。
去年,三病區(qū)的護士相約到距離長沙六七個小時車程的山區(qū)游玩,經過一路散落的村莊,“說不定這里就有常給‘梔子花’打電話的病人!”不知誰說的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一部手機,讓偏遠地區(qū)患者省去了不少長途奔波的辛苦。就沖這,張宏青和她的團隊找到了堅持下去的理由。
耳濡目染之下,如今,盧佳的丈夫已成了腹膜透析方面的半個“專家”;每當《梔子花開》響起,她上幼兒園的兒子還會沖她喊:“媽媽,你的病人在找你!”
助人,也是助己
39歲的傅科化坐在盧佳旁邊。如果不說,旁人怎么也看不出,他身患尿毒癥已近兩年。
“第一次打熱線電話前,我猶豫了很久。”按照醫(yī)囑,首次腹膜透析1個月后需入院復查。拿著護士給自己的預約床位的聯系方式,傅科化很糾結:上班時間他怕影響護士工作,下班時間他又怕打擾護士休息。但當他終于鼓起勇氣按下“呼叫”鍵,電話那頭很快傳來熱情的回應:“你好!”
時間久了,傅科化跟三病區(qū)的護士都成了熟人。時不時,他會幫外地的病友咨詢一些問題;后來,他干脆把熱線電話在病友群里公開,“有需要都可以打。”
對外院或外地的病人,梔子花熱線都一視同仁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與傅科化以及其他病人的接觸中,張宏青和同事還有了新的計劃:建立一個由病人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
2018年7月,傅科化成了首批9位志愿者之一?,F在,他能夠為腹膜透析病人解答一些基礎的問題,指導他們進行透析操作。每當病區(qū)收治了新的尿毒癥患者,傅科化和同伴的現身說法,還能有效穩(wěn)定病人的情緒。
傅科化不知道的是,助人也是一種自助。生病這幾年,他完全放下了自己原來經營的生意,除了在醫(yī)院,就是在家里。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尿毒癥患者身上也很常見。
“其實,只要堅持透析,他們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睆埡昵喔嬖V記者,隨著志愿服務的開展,志愿者重新找到自我價值,有了回到社會的動力。
“下個月,我就要去自家的店里幫忙了?!辈稍L結束前,傅科化告訴記者。(記者 羅筱曉 方大豐)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