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魏巍寫給巴彥縣委、縣政府的信,信中希望巴彥縣給予李玉安照顧,但是李玉安從來沒把這封信交給巴彥縣。新華社記者何山攝
▲這是李玉安生前的證件。新華社記者何山攝
▲這是李玉安生前跟戰(zhàn)士們在一起(翻拍照片)?!⌒氯A社記者何山攝
▲這是李玉安生前到工廠作報告的照片(翻拍照片)?!⌒氯A社記者何山攝
▲這是李玉安的老伴在給學生講述李玉安的故事?!⌒氯A社發(fā)
如果一個人“死而復生”,他要怎么生活,他會留下什么?
李玉安、井玉琢——作家魏巍筆下《誰是最可愛的人》里的“活烈士”。他們的選擇是,活著不要名利,甘在平凡崗位隱功埋名;去世后留下自食其力、再難也不向組織伸手的家風。
盡管李玉安和井玉琢已離去20多年,但他們永做“最可愛的人”的精神卻穿越時空,指引著他們的后代,以及一代代人前行。
槍林彈雨中走出“最可愛的人”
1950年朝鮮戰(zhàn)場,慘烈的松骨峰阻擊戰(zhàn)硝煙散盡,只配備步槍、手榴彈的志愿軍一個連,竟成功阻擊了擁有飛機、坦克的敵方團。
浴血的戰(zhàn)斗整整打了8個多小時。魏巍深入到松骨峰阻擊戰(zhàn)陣地,記錄下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勇壯舉。
在《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不同版本里,提到的“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均在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與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
在《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中,兩位“烈士”的故事結束了,但在現(xiàn)實中,他們的傳奇經歷仍在繼續(xù)。
1951年,重傷的李玉安被送回國治療,他的肺部被子彈穿透,兩根肋骨被打斷,脊椎骨劈裂,先后在黑龍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軍區(qū)陸軍醫(yī)院動過8次手術。住院期間,他從未透露身份或提額外要求。
曾經給李玉安治傷的醫(yī)護人員回憶,出院的時候,李玉安堅持不讓醫(yī)院開具殘疾證明,他不想給組織添麻煩,不想占國家的便宜。
同樣隱瞞過去的井玉琢住了一年多醫(yī)院。傷好后組織要安排他的生活和工作,他說自己沒文化,選擇回到了鄉(xiāng)下,能干點啥就干點啥,自己養(yǎng)活自己。
兩位“活烈士”回到黑龍江省,不約而同隱功埋名,一位做糧庫工人,一位做普通農民。
1952年7月,在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zhèn)落腳的李玉安,成了糧庫工人。在他口述填寫的履歷表上,只能籠統(tǒng)地知道他討過飯,扛過活,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卻一個“功”字也沒提。
井玉琢回村種地,后來被推舉為生產隊長,管過基建、油坊,雖身患殘疾,但成了鄉(xiāng)親們眼里的能人。戰(zhàn)爭中燒傷的手一握鋤杠,手背登時就裂開好幾道口子,血水直流。但他認死理兒,堅持練,練了幾年,啥活都能干了。
這兩個自解放戰(zhàn)爭起分別立功10次、11次的戰(zhàn)斗英雄,卻從不愿說自己的故事。
是他們的故事不夠精彩嗎?
答案是否定的。
面對死亡,他們是英雄。面對榮譽,他們想到的是犧牲的戰(zhàn)友,是負傷后組織的細心照顧,從沒想到自己。
李玉安的小兒子李廣忠回憶,上學時讀到《誰是最可愛的人》里“李玉安”的名字,便迫不及待地回家追問:“爸,書里的‘李玉安’是你嗎?”
李玉安聽了,一剎那陷入沉默,轉過身去抹掉眼淚說:“不是我,重名重姓有的是?!?/p>
40年隱功埋名的考驗,并不亞于松骨峰戰(zhàn)斗那浴血廝殺的8個小時。
在40年的漫長歲月里,李玉安和井玉琢有功不露,甘當普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再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李玉安幾乎年年都是糧庫的先進工作者,井玉琢十幾次被評為縣和鄉(xiāng)的勞動模范。
李玉安在糧庫當過警衛(wèi)班長、監(jiān)裝員、加工員、保管員。他曾管一臺15噸位的地秤,這是糧庫最有實權的崗位,每年有上億斤的糧食從他這里稱量。一秤托兩頭,農民和國家哪頭也不能虧著,這個信條李玉安堅守了20年。
當1980年李玉安退休時,糧庫黨支部書記用一句話給李玉安的工作做了總結:“這20年,他稱糧,千家萬戶的老百姓用良心和眼睛稱了他。”
“最可愛的人”活出最可愛的樣子
“死”去40年的烈士又活了,這真是世間的一件奇事。
199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李玉安被發(fā)現(xiàn),很快井玉琢也被“帶”出來了,“活烈士”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魏巍知道后,急切地把李玉安請到北京,兩個老人見面后潸然淚下,徹夜長談。
臨行前魏巍意猶未盡,他把自己的小說《東方》和一本散文集送給李玉安,并激動地在兩本書的扉頁上寫道:
“過去我以為您成了烈士,今天才知道負傷后被救起了,這次我見到您非常高興,祝您健康長壽,繼續(xù)為人民做貢獻?!?/p>
“贈送給松骨峰戰(zhàn)斗光榮的參加者李玉安同志,您永遠是最可愛的人?!?/p>
1990年11月6日,李玉安、井玉琢兩位“死”別40年的戰(zhàn)友,在哈爾濱再度相遇。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的院子里,他們彼此一眼就認出了對方,兩雙緊緊地握在一起的手,見證了人間的生死之情、戰(zhàn)友之誼以及跨越“死亡”的記憶。
雖然“出了名”,但李玉安和井玉琢仍保持著一貫的樸素和清醒。
曾陪同李玉安赴京的工作人員楊雪冬回憶,李玉安一家8口人,每月僅靠50多元工資度日。魏巍聽了很難過,專門寫信給地方政府,希望給予適當照顧。
這封信魏巍讓李玉安帶回去轉交,但李玉安覺得“這個手咱不能伸”,而且不允許子女向組織伸手。記者在李玉安家中清點他的遺物時,塵封近30年的信依舊留在信封中。
自家房子破,還兩次讓房子,這種經歷讓李玉安的子女印象深刻。糧庫蓋了兩排家屬房,考慮到李玉安是“開庫元老”,決定先分給他。家人歡天喜地,但李玉安卻做起了工作:糧庫有那么多新工人沒有房子住,咱好賴有個房,破一點苫巴苫巴還能用。就這樣,他兩次把到手的房子讓出去了。
和李玉安一樣,井玉琢也凡事靠自己,從沒打算拿自己的戰(zhàn)功向黨和人民伸手要這要那,換取好處。
當年,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成千上萬的人都在反復問他們一個問題:為什么有功不索?
個中原因,井玉琢曾這樣回答家人:魏巍的文章記下了我的名字,可參加抗美援朝有多少人,被記下名字的才幾個?和烈士比,我不能講功。
“那么多戰(zhàn)友,有的十八九歲就犧牲了,是那么年輕。功都是他們的,我能活著還有啥說的?”李玉安長子李廣義說,父親不止一次告訴他們,全連100多人就剩他一個,活著就得像個戰(zhàn)士,這才能對得起死去的戰(zhàn)友。
愛國將領吉鴻昌的女兒吉瑞芝在寫給李玉安的信里說:“對黨和人民,您以功成自退的風骨,從不向組織伸手,多年過著較困苦的生活,默默地為黨工作,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功高不自居、德高不自顯的崇高品質,您是我心中的光輝榜樣?!?/p>
在平時,無我、無私、不伸手、不求名利,但人民群眾需要時,李玉安和井玉琢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上世紀90年代的興隆鎮(zhèn),主街道破敗不堪,一下雨就泥濘難行,老百姓苦不堪言。一輩子不求人的李玉安坐不住了,他不顧因槍傷落下的肺心病,走廠子、進商戶,很快籌得了數(shù)百萬元資金。等路修起來了,他卻在1997年病逝。
辭世的李玉安留下了3條遺言:鎮(zhèn)上還有3條路沒修完,大家一定要齊心完成;榮譽屬于戰(zhàn)友們,軍功章和證書交給組織;我死后,給魏巍這些老戰(zhàn)友打個招呼。
1998年,一直傷病纏身的井玉琢也繼李玉安之后去世了。
這一次,他們是真的離去了。
英雄離去,家風傳承
李玉安和井玉琢走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和家風,一直沒走。
李玉安的老伴韓慎梅說,李玉安對家人的要求嚴格。每次有人來慰問,他都說挺好,請組織千萬不要為他操心?;剡^頭,他還會一再叮囑家人:“咱啥困難和要求也不能提?!?/p>
“他就是這樣的人,始終想著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弊优畟冋f。
起初,子女們也有埋怨,但多年后,他們更加理解了父親的初心。
紅色家風,成為在兩個“活烈士”家庭潛移默化中傳承的精神財富。一直以來,李玉安和井玉琢的子女,從不把兩個老人的背景、資歷拿出來炫耀,或作為自己工作、待遇和晉升的本錢。
井玉琢家,7個子女,如今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過著平凡的生活。李玉安家,6個子女,亦如此。
井玉琢的三兒子井兆方以前在糧庫工作,收入還不錯,但井玉琢要求他必須到軍隊的大熔爐去鍛煉,還立下了規(guī)矩:在部隊不入黨不許回來。
李玉安在世的時候,一直住在二兒子李廣文家。二兒媳婦關彥玲說,老爺子不喝酒、不抽煙、不打牌,雖然沒有太多文化,但人特別正直善良。在糧庫工作幾十年,如果在大秤上想“走后門”非常容易,但李玉安從未那樣做,家里一點好處也沒沾。
“老爺子的事跡被發(fā)現(xiàn)后,經常到全國各地作報告,許多單位和個人都自發(fā)地想送給他紀念品。”在關彥玲的印象里,李玉安不收這些禮物?!靶囊忸I了,但東西不能要。一個紀念品少說也得幾十塊錢,不要為我亂花錢?!边@是李玉安說過最多的話。
井玉琢亦然。他在大隊油坊工作了5年多的時間,里里外外愣是沒差過一點賬,這讓其他人發(fā)自內心地服氣,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即使是在最困難時期,井玉琢也沒動過一點“揩油”的念頭,自己家沒油吃,那也不能碰集體的東西。
幾十年間,兩位老人的一言一行,點滴之間投射到家人的一言一行之中。
李廣義3兄妹十幾年前就下崗了,家里困難多。近幾年韓慎梅又患上了尿毒癥,花銷大,子女們想盡辦法治療,也沒有向組織伸手。鄰居和朋友們多次勸說:“你們是英雄的后代,找找政府。”但子女始終沒松口:“有困難咱就想法子解決,不能把父親的榮譽別腰桿上?!?/p>
下崗后,李廣義開了一家小糧油店,供兩個兒子上了大學和工作?,F(xiàn)在,每月能有兩三千元的收入,雖然不多但足夠自食其力,他挺滿足。
而作為家庭的第三代,李玉安的孫輩也繼承了家風。孫子李弼大學畢業(yè)后,在哈爾濱從事教師培訓工作,并小有成績?!拔磥淼每孔约?靠別人走不長?!崩钣癜驳脑捤恢庇浿?。李弼說,爺爺?shù)能姽κ撬且惠叺臉s譽,不能躺在上面。
現(xiàn)在,李弼正計劃資助爺爺老家的貧困生,“當條件允許時,還是想做點對別人和社會有益的事?!彼f。
永遠做“最可愛的人”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p>
李玉安和井玉琢,他們真的離去了,但他們似乎又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
人們不曾忘記——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馳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jié){、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到辦公桌前開始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里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請你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zhàn)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
……
2018年11月29日,一聲聲有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誦讀聲,在巴彥縣興隆二中“英雄李玉安事跡報告會”上響起,感情的潮水在瑯瑯書聲中奔流著,這是后人對先輩的緬懷、生者對死者的致敬。
報告會的倡議者之一、興隆二中副校長劉寶,從2010年開始遍訪李玉安的親朋和同事,最終寫成了13萬字的長篇小說《遍地硝煙》。書中囊括了李玉安的一生,目前已有4萬字在各類刊物上公開發(fā)表。
“李玉安是很多80后的共同記憶,老英雄的事跡應該讓后人永遠記住?!眲氄f。報告會特邀了韓慎梅、李廣義參加,學生們觀看了《三十八軍血戰(zhàn)松骨峰》紀實片,在李玉安、井玉琢等先烈身上,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和共產黨人的真正初心。
人們不曾忘記——
在七臺河市近郊層巒疊翠的群山一角,一處靜謐的烈士陵園坐落在大山的懷抱當中,這里安放及保存著數(shù)十位烈士的遺骸、物件或影像資料,其中就包含了井玉琢。
七臺河烈士陵園管理處烈士紀念館館長關桂春說,七臺河雖然城市不大,但今年以來參觀者已經達到數(shù)千人次,前來吊唁的人們對井玉琢等英雄的歷史和事跡充滿興趣和尊重,并為有這樣的英雄人物感到驕傲。
今年3月,巴彥縣委縣政府組織志愿者和社會愛心人士,專門看望李玉安的家人,幫助他們解決了部分困難。
巴彥縣啟動了李玉安遺物整理工作,為即將啟用的縣烈士紀念館提供文物。巴彥縣委宣傳部部長王占龍說,縣里正計劃把興隆鎮(zhèn)新建的公園命名為“李玉安公園”,塑造李玉安銅像以示永久紀念?!爸挥姓嬲斫膺@些革命烈士,才會更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在每個人的崗位上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像李玉安和井玉琢一樣,默默奉獻、毫不居功的“最可愛的人”不是個別現(xiàn)象,甚至就在身邊。
2018年,隱姓埋名64載的95歲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在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被發(fā)現(xiàn),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兩次獲“戰(zhàn)斗英雄”的稱號。
這一年,93歲的一級戰(zhàn)斗英雄柴云振在四川省離世。生前,他曾隱姓埋名在岳池縣的一個小村莊,過著貧苦的農耕生活,直到數(shù)十年后他的事跡才重新浮出水面。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政說,即便時至今日,這些“最可愛的人”仍然閃耀著光芒,在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實干精神,是新時代奮進的重要動力,中華民族永遠需要“最可愛的人”。
“李玉安”“井玉琢”,不再是簡單的人和名字。他們都走了,卻把永恒的精神留給了時代,留在了他們?yōu)橹畩^斗的大地上,留在了人們的心里。(記者王淮志、王春雨、強勇)
-
大數(shù)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