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5月1日電 題:石山“牛仔”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黃耀滕、姚雨璘
盡管中午天氣悶熱,戴著草帽的覃志寶仍手持鐮刀急著趕到地里割牧草?!巴砩弦古?,它們食量可不小,要提前準備好草料?!瘪緦氄f。
37歲的覃志寶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只羊鄉(xiāng)龍防村加遼屯村民。都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也是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這里石山面積占比近89%,有“石山王國”之稱。2015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84萬人,貧困發(fā)生率26.64%。
覃志寶告訴記者,他此前參加修路工程時,不慎被炸藥傷到右眼,無法繼續(xù)外出務工,精準扶貧開始后,他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實現脫貧,覃志寶決定在村里發(fā)展養(yǎng)牛產業(yè)。養(yǎng)牛就需要種植牧草,覃志寶家里只有1.5畝貧瘠的石漠化耕地,但他有自己的打算?!芭7硼B(yǎng)在山上,耕地拿來種植牧草補充草料,定期送草上山?!?/p>
第二年,覃志寶買回的4頭母牛產下4只牛犢。半年之后,牛犢以每只近5000元的價格賣出,覃志寶初嘗養(yǎng)牛“甜頭”。住在隔壁村的岳父見他干得不錯,把閑置的十幾畝地全部交給覃志寶種植牧草,愛人的態(tài)度也從反對變成支持。
2017年,都安縣實施“貸牛還牛”扶貧產業(yè)項目,農業(yè)龍頭企業(yè)把牛犢免費“貸”給貧困戶,待??梢猿鰴跁r再保底收購。這期間政府提供保險、金融和技術支持。
覃志寶以類似合作社的方式幫一些貧困戶“代養(yǎng)”牛,按比例進行利潤分成。2019年,他“代養(yǎng)”的首批10頭牛中有9頭順利出欄?!翱鄢杀?,每頭還有四五千元利潤?!瘪緦氄f,其他貧困戶也能從中獲得幾千元收益。這一年,覃志寶順利實現脫貧。
截至2019年年底,都安縣通過“貸牛還牛”扶貧產業(yè)項目發(fā)放牛犢3.83萬頭,全縣養(yǎng)牛規(guī)模從9.27萬頭發(fā)展到15萬頭,帶動幾十個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
過去幾年,覃志寶已經賣出幾批牛犢,但他把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到牛欄翻新擴建中。“我計劃擴大養(yǎng)殖,爭取養(yǎng)母牛10頭以上。”他說。
割完一捆牧草,覃志寶算起了賬?!?0頭母牛,正常的話每年產10只牛犢,養(yǎng)半年后每頭能賣七八千元,現在每只牛犢縣里還補貼500元,加起來年收入能有8萬元左右,愛人打零工每月收入也有2000多元,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