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東南大學學生在尼泊爾昌古納拉揚神廟建筑群測繪。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新華社南京9月26日電 題:保護亞洲文化遺產 中國高校在行動
新華社記者陳席元
近20年來,中國高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文化遺產保護的亞洲經驗。在緬甸妙烏古城和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的師生團隊已連續(xù)多年扎根當地。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東大設立文化資源管理教席,董衛(wèi)教授任教席主持。2001年,東大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翻譯了《地理信息系統(tǒng)與文化資源管理:遺產管理者手冊》,將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引入到遺產保護和城市規(guī)劃領域,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遺產保護理念與方法。
2017年8月28日,東南大學學生在尼泊爾工作時引來當地兒童觀看。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2017年,在泰國清邁的一次會議上,緬甸宗教文化部考古與博物館司決定,邀請董衛(wèi)團隊參與妙烏古城申遺前期工作。
團隊成員周小棣教授回憶,當年1月20日,帶著無人機、3D激光掃描儀等設備,東大團隊成為第一支進入妙烏古城系統(tǒng)開展遺址保護調查的外國專業(yè)隊伍。
2019年8月26日,中國和尼泊爾高校師生在尼泊爾帕瑙提完成測繪工作后合影。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他還記得初見妙烏的情景:“我們乘船沿河而上,快到妙烏時已經入夜。妙烏被稱作‘千塔之城’,遠遠望去,城市掩映在層巒疊嶂之中,幾乎每座山頂都有一座塔,塔上的燈火映照著河面上的水霧,靜謐而富有層次感?!?/p>
由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妙烏古城的原始資料幾乎一片空白,無法滿足申遺的基本要求,于是團隊決定從基礎地理信息著手,開展精細測繪。
2017年9月15日,中國和尼泊爾測繪團隊成員在尼泊爾昌古納拉揚神廟建筑群合影。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古建筑遺產一旦損壞,必須靠基礎數據資料才能修復。而緬甸一些古建筑受損后,就曾因為缺乏原始資料,直接使用了水泥來修補,這不僅違反申遺規(guī)定,還容易引發(fā)二次損害?!倍l(wèi)說。
3年來,東大團隊測繪了妙烏112座古塔和寺院,收集了近3000份入戶問卷,完成了古城核心區(qū)及周邊30平方公里的高精度飛測地圖,形成了可視化地理信息數據庫,編制了古城保護發(fā)展和申遺管理規(guī)劃,得到緬方充分認可。
2017年5月6日,在緬甸妙烏古城周邊村落,東南大學老師操作無人機進行地形測繪時,引來當地兒童圍觀。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除了緬甸,尼泊爾也活躍著東大師生的身影。2017年以來,作為團隊的青年骨干,“80后”教師任思捷每年要帶領近20名本科生到尼泊爾開展實地測繪。
2015年的強烈地震,造成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多座重點古建筑損毀,其中12座是世界文化遺產。
2017年5月1日,在妙烏古城外圍村落,東南大學團隊成員與當地孩子互動。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截至2019年,團隊已完成尼泊爾昌古納拉揚神廟建筑群等2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和1處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的測繪工作。
2017年1月27日,周小棣教授在緬甸妙烏古城遺址準備釋放固定翼飛機,航測古城核心區(qū)地形。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共同創(chuàng)辦的“亞洲遺產管理學會”秘書處移交東南大學,東大也與尼泊爾2所高校正式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7年1月22日,董衛(wèi)教授(右三)和周小棣教授(左一)聽取緬甸妙烏考古隊隊長介紹妙烏古城概況。 新華社發(fā)(東南大學供圖)
“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經歷了快速而大規(guī)模的城市化,在新城開發(fā)與古建筑保護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希望為亞洲培養(yǎng)更多文保專業(yè)人才,為亞洲城市的科學發(fā)展作出‘中國貢獻’?!倍l(wèi)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