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事
闫亮
墨西哥被称为玉米之国。它被普遍认为是玉米的诞生之地,也是玉米文化的发源地。
漫步在首都墨西哥城,浓郁的玉米文化早已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街头的农贸市场,五颜六色的玉米整齐地码放着,它们是墨西哥人每天的口粮;公园里的小贩,一辆四轮车,塑料杯子装上玉米片,撒上辣椒、盐和柠檬汁,就是一家人的生计;各式各样的餐馆里,玉米粉被制作成塔科饼(Taco),饼卷一切,成为富有墨西哥特色的饮食文化。
墨西哥人对玉米的依赖不仅体现在“舌尖”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讲述着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对“玉米神”的崇拜。在民间传诵的诗歌里,流传着“墨西哥的力量,就蕴藏在这古老宇宙的中心,在那沉默的玉米种子之中”的诗句。
在墨西哥人的神话里,人是由玉米粉捏成的,玉米团柔软劲道,代表了柔软与坚毅,正如墨西哥人的精神:热情奔放而坚韧不拔。这种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帮助他们战胜贫瘠恶劣的自然环境,驱赶入侵的外敌,得以代代延续。
然而这种延续千年的玉米传统和文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变迁遭遇困境。本来玉米自给自足的墨西哥,现在进口才能满足需求。从发源地到依赖进口,玉米成了墨西哥人一桩沉重的“芯”事。
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第一年,即1994年,玉米的免税进口配额原本设定为250万吨。但墨西哥政府后来并未能严格执行配额制度,导致美国玉米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涌入墨西哥市场。
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其玉米价格远低于墨西哥本国的玉米。相比之下,墨西哥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陡峭多山的地形和贫瘠的土壤很难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在与美国廉价玉米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本地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减少,再加上干旱减产,对美国玉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
由于玉米在墨西哥人的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墨西哥与美国围绕玉米的矛盾和摩擦也随之而来。尽管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否尚存争议,但随着美国大量转基因玉米进入墨西哥市场,墨西哥政府于2020年底颁布法令,宣布在2024年前逐步取消转基因玉米进口。后来,又修改法令,允许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于牲畜饲料和工业消费品生产,但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为扭转局面、降低对美国玉米的进口依赖,墨西哥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在非转基因玉米种子培育方面投入了更多力量,以便为墨西哥在美墨转基因玉米争端中赢得更多筹码。
在南美,玉米种类繁多,仅在墨西哥,就有至少59个本地玉米品种,而世界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玉米储存库——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便设在墨西哥。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成立于1966年,位于墨西哥中部特斯科科市郊外。中心内部有一座“种质银行”,储存着超过15万份小麦种质和超过2.8万份玉米种质资源。
2022年11月,我作为小分队的一员前往采访。当工作人员打开两扇厚重的隔温门后,悬挂在种质资源储存罐上的中国国旗,赫然表明了它们的中国身份。在中心主会议室外,花园两侧的墙壁上,醒目地用汉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书写着“玉米”与“小麦”字眼,描画出“全球合作”的底色。
1974年,中国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建立了研究伙伴关系。至今,已有20多家中国机构参与了种质交流,为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世界经验。同时,来这里交流工作的中国科研人员也把中国经验分享给世界,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1997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办事处成立。2016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现任中心主任布拉姆·戈瓦尔茨对我们说,与中国的合作称得上是携手保卫世界粮食安全的“双赢”范例之一。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近年来频发,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我们与中国科学家合作,一同研发更节水、抗病、能够应对气候变化的玉米和小麦,提高粮食产能的同时减少污染,这不仅能帮助中国提升粮食安全,也为世界带来更多粮食保障。”戈瓦尔茨说。
有的国家以加征关税、“脱钩断链”相威胁,中国则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实现更大发展。相信,拉手而不松手,“小院高墙”终将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