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工人新村年轻了-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12/27

09:53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调查观察

最“老”工人新村年轻了

2024-12-27 09:53: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调查观察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景。

(受访者供图)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永前 吴振东

  上海普陀区曹杨新村,小区里一座凉亭传来阵阵欢笑,一位老先生音高八度:“朋友看到我手机发的风景照,问我又去哪里旅游了,我说哪也没去,就在家门口呀!”

  河清见底的环浜,两岸草木随风摇曳;街头转角处的口袋公园,雕塑、绘画作品点缀其间……这让老人们自豪的“家门口的风景”,是曹杨新村在新时代焕发的新颜。

  始建于1951年的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早年间,只有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工人中的“明星”才能住进这里,并视之为一件极其光荣的事。同济大学规划系学者杨辰表示,这是当时国际上先进的“邻里单位”规划理念在我国住区建设的首次实践。

  然而,几十年岁月磨砺,让当年“簇簇新”的小楼逐渐蒙尘,除了墙皮脱落、木质楼梯吱呀作响,早年设计的“非成套厨卫合用”更是极不符合现代居住需求。2004年,曹杨一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大拆大改面临法律硬约束,须在保护城市文脉与创建宜居社区间找到最佳平衡。

  2019年12月,曹杨一村成套改造项目启动。改造启动伊始,曹杨新村街道广搭平台,召开听证会,做好方案解读,让居民充分了解、表达、参与改造签约全过程,同时将居民合情合理的意见及时吸纳。改造中,设计师一次次入户与居民面对面,根据每家每户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一户一方案”提供个性化、精细化设计服务。

  “有的居民家里人少,需要一整间大屋子;有的家里人多,需要多隔出一个房间。”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房屋设计师金晓明说,“我们把近1500户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落实到每一张图纸上,后续环节按照图纸施工、执行。”

  年近七十的潘金华出生在曹杨新村,曾经的宜居生活刻在她的记忆里:“公园、菜场、医院等应有尽有,逛街可以去曹杨商城,逛完还能顺路去曹杨影院看场电影,或到新华书店门市部买几本书。”她期待,改造后的家不仅屋内宜居,社区生活要更便利、更有烟火气。

  2021年,因房屋改造暂时外搬的居民陆续回到“新居”。不仅是他们,一些早些年搬走的老住户,也在房屋改造完成后住了回来。他们惊喜地看到,小区门头恢复了红五星式样,外立面则修旧如旧;居住环境进行了整体更新,增加了绿化面积,添置了养老便民设施,停车位也有合理规划,纺织元素融入空间设计,透露出曹杨新村独具一格的工人文化。

  “党和政府认真倾听我们的声音,不仅留住了我们的旧时光,更创造了幸福的新生活。”潘金华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在新一轮城市更新工作中,曹杨新村是上海市首批、普陀区首个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街道。近年来,曹杨环浜滨水步道实现贯通,主题特色口袋公园华丽亮相;街道建成全区首个老年友好的智慧食堂、首个片区慈善超市、首个社区托育“宝宝屋”等。目前,“升圈”行动正在逐步展开,上海将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场改造升级、社区慢行系统打造等举措,不断提升新村设施的品质和实用性,使居民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服务。而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是“新引擎”和“生命线”。鲜明的人民属性,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

  如今,“与群众见面法、听群众心声法、请群众协商法、受群众评议法、让群众得益法”,合称为曹杨新村街道群众工作“靠谱五法”。“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设立居民议事会、开展社区听证会等形式,我们广泛听取居民意见,让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落在实处、落在细处。”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说。

  曹杨新村的故事,是传承与创新的故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老”工人新村不仅可以实现“逆龄”生长,还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曹杨新村,居民,改造,社区,群众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